安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思考
时间:2008-09-21 13:22:16
来源:未知
作者:刘安安
点击:1055次
安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思考
岳西县职教中心主任 刘安安
电话:0556-2172982
伴随着收获的喜悦,满怀着奋进的豪情,我们脚踏实地地走过了安庆职业教育多姿多彩的30年,初见了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与硕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保证安庆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获胜,促使安庆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市委、市政府构画的宏伟蓝图的关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我市的职业教育仍然处在相对薄弱的地位,还存在着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瓶颈因素。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企业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发展又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托,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不足,再创安庆职业教育新辉煌。
一、安庆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比较
安庆职业教育尽管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无论是质还是量上都与安庆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强市”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安庆行政区域面积和人口均约占全省行政区国土面积和人口1/10,劳动力资源丰富,拥有劳动力资源400余万人,老的石油化工和轻纺工业基地,培育了一批素质较好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安庆又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输出基地,是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主要供应地之一,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丰沛的水资源,有利于长三角地区发展大运量、大耗水、大耗能的重化工业。目前,安庆正积极发展智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电一体化产业,使之逐渐形成安庆的支柱产业。从现有人力资源的学历分布来看,安庆的人力资源与支柱产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缺口还很大。从职教本身的特点看,由于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培养成本远远高于普通教育。安庆许多职校原有的办学基础较差,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压力过重,投资力度跟不上发展速度,存在新专业开发力度不足、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勿庸置疑,与蓬勃发展的安庆制造业相对比,安庆职业教育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内在需求。职业教育要始终瞄准市委市政府以抓住安徽沿江八市崛起的机遇率先发展,发挥两个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强化两个意识(发展意识、项目意识),突出两个重点(在空间结构上要突出园区工业,在产业结构上要突出先进制造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安庆工业在安徽沿江八市崛起中拔得头筹的这一契机,培养数以万计对接地方产业的技术“蓝领”,为“工业强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安庆职教的创新发展任重道远。
二、安庆职业教育发展之问题
(一)对职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社会认同度依然较低。根据对职业教育调查的数据统计得出这样一组结论:147名参与调查者中,第一志愿选择职业学校的只有29人,约占19.73%;对于不选择职业学校的原因,80人认为“学历低,工作不好找”,35人认为“学校太差,丢面子”,30人认为“学技术,毕业后当工人没有前途”,因此,有80人表示只有在“考试成绩太差,其他学校都没有条件上”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职业学校。从社会和家长层面来看,由于受传统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影响,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因此,职业学校招生层次较低,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读职业高中成为部分家长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招生困难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难以提升发展层次。近几年来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都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技能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电子电工、机械制造、汽修专业等资源配置水平低,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和专业根本无专业实验设备,导致学校在按教学计划进行实习、实训时,造成工位紧张,正常教学秩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职业学校质量和办学声誉。
(三)专业设置不甚合理,校企供需结合率较低。虽然近年来许多学校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但由于市场信息与学校办学之间灵敏性的差异、成熟专业建设的周期性等原因,导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步伐相对滞后。从我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数量看,机械电子类学生仅占20%,其余皆为计算机、财会、市场营销、文秘等专业,制造企业所需的机械电子类学生明显不足,每年这一专业毕业的学生数量有限,并且技能操作水平较低,毕业后上岗顶岗能力也不强。
(四)“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我市大部分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量明显偏少,专业水平较难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很难保证教学、实训质量。从目前情况看,职业学校缺少能真正意义上指导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专业指导老师。实习老师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师范学校没有这种技能专业的设置,因此,很少能从师范学校里招到实习老师。尽管大多数职教老师都拥有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但专业课教师中高级职称只占3.5%,真正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的“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业课教师的10%,与目标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三、安庆职业教育发展之对策
(一)与民营经济发展接轨
产业兴、职教兴,职教兴、产业兴。近年来,安庆市委、市政府以工业强市为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具有安庆特色的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体,城乡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安庆民营经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制造业上,但是安庆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存在着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利用外资规模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力量薄弱,中高级人才缺乏,技能型人才大量需求与供应奇缺的现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进入新世纪以来,安庆提出了工业强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安庆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缺失开始大范围蔓延,“蓝领”工人尤其是中高级技工缺乏迅速成为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民营企业强烈地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渴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进入生产第一线。安庆欲破“蓝领瓶颈”,就必须下大决心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用大手笔建设好一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二)与领导、专家及其他院校接轨
在与企业接轨的同时,我们还要致力与领导、专家接轨,与其他院校接轨,使学校有机地融入整个社会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与领导接轨。利用各种机遇,采取多种办法,与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取得领导的支持与政策的倾斜。
与专家接轨。我们要长期与全国知名的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成教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所、教科院等学术机构建立密切的关系,获得专家的认可与理论的引领。
与其他院校接轨。我们要积极与省内外的知名大学合作办学,尤其是安徽省诸如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工业大学、安徽机电学院等高校合作办学,得到技术、师资的强大支撑;我们还要与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盘活教育资源。
(三)与解决“三农”问题接轨
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剩余”严重,大量农民还处于贫困之中,这是我们安庆市的基本市情。近年来,尽管市委市政府采取不少措施,但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显缓慢,与职工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根据市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农村劳动力显性和隐性失业人数达10.17万人。这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10万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将这些剩余劳动力尽快转移到二三产业,引导农民致富。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安庆市,一方面企业缺少大量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却有10多万农民由于没有技能,在家过着贫困的生活。要解决这个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键就是要发展职业教育,把这些农民通过技能培训,一批批地往企业里面送。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也是我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
(四)加大投入 提升水平
政府应该加强重视,出台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投入。一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职教的投入,确保其占教育经费比例、职教生均经费、职教专项经费逐步提高,实行并推进职业教育券制度。二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加强职教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县级职教中心公共设施、活动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办学功能,提升办学水平。
(五)改革创新 形成特色
目前,职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企业的需求,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不符合职校学生的特点。各地社会经济千差万别并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安庆市在未来五年发展中,要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龙头,形成“工业引擎带动型”的加快崛起态势。如果教学内容全国一个样,就不能使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与当地企业接轨;职业学校的生源普遍学习基础差,如果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不变,就谈不上体现以人为本。
职业学校应该以“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为办学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等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走特色办学之路。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和工学交替。要不断探索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应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都已由传统的学科型教学转变为新型的实践型教学,突出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达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职教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美国的社区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来开发课程。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系统地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职业学校可在学校里建立生产车间。生产计划、原材料、产品设计与销售均由企业负责,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生产,企业按标准给学生发放计件工资。
改革课程设置,设立“特色课”。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特色课程,开展特色课教学(教师自编教材,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与学生的实际开设课程)。
改革教学内容,大力开发校本教材。职校围绕职业能力组织课程内容,大力开发校本教材。
改革教学模式,职校要加强社会实践与生产实训环节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形成与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技能水平迅速得到提高。
改革教学评价,实施“学分”与“替代学分”。职校要对原有的学分制进行改革,实施“替代学分”和“过程学分”。所谓“替代学分”,就是当学生在数学、英语等必修课程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时,可以用其他方面所得的学分来替代。所谓“过程学分”,就是把课程学分分解细化到各学科具体的子目标,使学生每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学分。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的实施,必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由学习的失败者变成学习的成功者。
(六)内培外引,强化师资
采取内培外引,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一要拓宽培训渠道。依托高校和企业对教师实践技能进行提高培训,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定期培训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要提升培训层次。按照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通过下企业、上名校及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委派到国外培训等途径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训指导能力。三要加大引进力度。以优惠的政策、全方位、多形式地吸收专业技术人才担任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加强职教专业品牌建设,提升职教的专业影响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托,要重点突出培养发展地方经济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只有贴近地方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要重点突出育人为本。职业教育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坚持专业技能和思想文化两手抓,培育有理想、有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要重点突出创新发展。要解放思想,突出集约、高效理念,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院校合作、校局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要重点突出加强保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合理规划,优化配置,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师生成长的长远规划,营造教育优先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