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 安徽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 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校园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园动态>学校新闻

    在扶贫点开展“立足第一方阵,实现两个率先”主题教育活动讲稿

    时间:2007-03-22 13:16:25 来源:未知 作者:刘安安 点击:4922次

     

    在扶贫点开展“立足第一方阵,实现两个率先”
    主题教育活动讲稿
         刘安安
    同志们:
     根据县委办(2006)152号文件精神,在全县开展“立足第一方阵,实现两个率先”主题教育活动,以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坚持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动员全县上下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跨越发展、率先崛起的战略定位上来,把意志行动统一到跨越发展、率先崛起的目标上来,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创新思维,促进落实,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庆的格局中,努力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下面,我就如何学习贯彻2006年中央一号《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和大家一道共同学习探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二十个字”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讲的是建设物质文明,“乡风文明”讲的是建设精神文明,“村容整洁”讲的是建设生态文明,“管理民主”讲的是建设政治文明。由此可见,建设新农村的目的,在于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四个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二、要懂得建设新农村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问题 
      有关部门最近在农村调研时了解到,不少农民为中央关注新农村建设、关心农民利益而由衷高兴,也隐隐有些忧虑。比如,“是不是喊一阵口号、粉刷一遍墙壁就没动静了?”“会不会又让我们交钱?”“会不会把我家刚盖好的房子拆掉?”等等。从中不难感到,消除农民的担忧和疑虑,需要解决好新农村建设的三个问题。
      1、新农村的主人是谁?答案十分明显:当然是农民。绝对不能出现不符合农村实际的“家家户户住别墅”、“扛着锄头坐电梯”,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现象。为此,中央也提出,新农村建设不是大拆大建设。
      2、农民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新农村建设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以各种名义加重农民负担。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今天新农村建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国家加大投入、社会广泛参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需要,也是对农业、农村、农民几十年来对工业和城市建设贡献的回报。社会各界都要投入新农村建设,有人出人,有智出智,有钱出钱,使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使农民的主体地位,更多地体现在新农村建设的参加者、监督者、管理者和受益者上。
      3、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 推动新农村建设,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主导不是长官意志,不是强迫命令,不是越俎代庖,而是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引导、帮助和支持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双手积极、稳妥、扎实地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民人口众多,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村与村之间的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传统习惯等千差万别。农民需要什么、期盼什么,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各级政府制定规划或确定项目,应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切实把发展自主权还给农民。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防止一哄而起、大拆大建、盲目攀比。
      三、要克服建设新农村应克服的四种思想倾向
      当前在建设新农村开局之际,在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消极或错误思想,有“四种倾向”,尤其值得我们警惕并加以克服。
      1、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三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农民种田务农的积极性。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含金量更高,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这无疑对发展农业、搞活农村、富裕农民是一件大好事。然而,一些地方少数干部和群众不是把政策机遇当作动力,去抓紧谋划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反而蒙生依耐思想,两眼向上,一心等着上面给钱给物,“等、靠、要”的思想相当严重,导致工作无进展、无起色。比如交通建设,就要发动党员群众搞好路基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以便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从而有效地解决行路难的问题。
      2、要克服畏难思想。一些地方干部和群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太难。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乡村认为,自身离新农村标准太远,可望而不可及,这是条件好的村的事!有些村干部悲观地说:我们这里历史条件就很差,想建新农村那是说大话,能维持现状就不错啦!好多村民也失望地说:一无钱、二无物、穷村子、散支部,建设新农村根本没出路!特别是在新农村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兴建公益事业的钱从哪里来?农民不愿意支持和配合怎么办?等等,比如江西的赣州一开始就把“三清三政”作为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三清”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即改水、改厕、改路。从群众最盼望的又能做得成的事情做起,从不需要花钱或者花不了多少钱的事情做起,这才是最可行的。比如“三清”,就是自己动手先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不需要花钱就能做到。
      3、要克服盲目冲动思想。有的对新农村建设存有“急于求成、短期见效”的“跨越思维”,恨不得一朝一夕就建起个“新农村”。有的无视财力物力,一味追求“大干快上”;也有的随意给农民增加“新负担”,到处筹款集资甚至举债也要“上马”。个别村干部还美其名曰:为官一任拼一拼,跑步建设新农村。更有甚者,有的换届新上任的村干部,挖空心思想“出名”,一心一意想“露脸”,只求领导说个“好”,不怕群众评价“糟”。这种“表率作用”很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健康扎实地稳步发展。还有一些地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其精神难能可贵!但他们脱离实际,对当前的财力、物力和农民的可承受能力缺乏考虑,制定出“宏伟壮观”的建设目标,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更有甚者,好大喜功,搞政绩工程,盲目上马一些超出地方实际经济水平的“豪华项目”。这种思想切切要不得,一定要因村制宜,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的意愿,只能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推进。
      4、要克服“生搬硬套”的经验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可能有现存的经验让哪个地方去照抄照搬。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农村建设曾经搞的就是清一色的“村庄化”,全国农民吃食堂,最终是挨饿的时候多。改革开放以后,有的地方照搬城市模式,大建城市广场、草坪、运动场;有的千村一面,大搞小康示范工程,破坏了农村田园风光,与农民的生活极不相适应。这都是有深刻教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我们广大干部和群众去探索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扎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四、要明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县、镇实际,确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成民富、村美、城乡和谐的新农村。
       把我们的家园建设成小康示范村:要通过“经济强村、科技富村、环境美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等途径来建设示范村。所谓“经济强村”,就是要发展1-2个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如特色生态农业(茭白生产)、竹木加工业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村级债务基本化解。所谓“科技富村”,就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职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示范三大工程,使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正规的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培训,每个中青年农民都能熟练掌握1-2门农业实用新技术或转移就业技能。所谓“环境美村”,就是通过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和村庄整治,大力加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小康示范村修通宽4.5米以上硬化道路,组户之间通砂石公路;有一处文体广场;户通电率达100%;农户全部用上清洁卫生能源、自来水、卫生厕所;有线电视、电话通村到户。全面推进“三清三改”,即“清污泥、清垃圾、清空心房,改水、改厕、改厨”工作,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农户有一栋美观、实用的住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所谓“依法治村”,就是通过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深入组织开展创“平安村”、“文明村”、“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小康示范村建有现代远程教育室、文体活动室,使农民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模范遵纪守法,实现“三无”,即无群体上访、无宗族纠纷械斗、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所谓“民主管村”,就是要以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要求。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实现农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把我们的家园建设成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主要任务是开展“三清三化”,全面推进“清垃圾、清污泥、清空心房”工作,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田园净化、庭院美化,每个村做到辖区内无暴露垃圾、污泥,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搞好“三改三建”(改水、改厕、改厨,建沼气、建道路、建文体广场)。改水以解决饮用水困难和饮用水安全为重点,使农村居民全部用上安全洁净水;改厕以推广三格式无害化等卫生厕所为主,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改厨以推广沼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为目标,.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凡是具备建池条件的农户都要建立,鼓励支持农户联合建池,实行集中供气。村道建设改造以实施通村、通组、入户道路硬化工程为重点,村内路网畅遁。文体广场以村为单位,在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满足农民休闲娱乐需要;实现“三通三完善”。加大文明生态村电力、强讯、广播电视建设,实现全部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达到“三有三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好医疗保健室、现代远程教育室、文体活动室,实现无刑事案件、无突出治安问题、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五、要落实新农村建设新举措
     做大做强产业。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只有产业好、农民富,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说的更明白些,就是要解决农民致富的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自己找到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好产业。一是抓好特色生态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质量;二是要因村制宜,坚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或工业生产性企业,各村都有1至2个拿得出手、叫得响的农副产品拳头项目;三是要千方百计调动群众上项目致富的积极性,营造“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致富路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广辟筹资渠道。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事业,需要凝聚各方力量,齐抓共建。村组在制订完善规划的同时,积极地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是盘活村级集体资产,村委会通过变卖、租赁、转让使用权等途径,对村级闲置资产进行变现处置,为村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资金投入,要强化宣传,引导广大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在村新农村建设中投资、投劳。三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鼓励企业、打工返乡能人等社会人士到村投资兴业,捐资出力,扩大资金投入。四是鼓励干部投入。村支两委要主动联系和请求在外干部回到原籍村出钱出力。五是包装项目引资,要抢抓上级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机遇,要针对自己的优势包装项目,向上争项目、跑资金。六是争取上级财政投入,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
     同志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希望大家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行动起来,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打造富裕、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南田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