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财经专业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岳西县职教中心 钟小娟
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可以说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存在费时费力,知识输出量少,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财会专业课教师,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发展后劲足、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是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在财会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尝试——即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讲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布置的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统知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精神,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的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也就是说要“以人为本”,所以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这是指教学材料要真实,在任务的设计中,要为学生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知识信息。
2、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避免环节过多、程序复杂的课堂任务,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的模式。
3、互动性原则。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师生互动。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知识输入机会,学生要密切配合教师,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达到所学知识的有效输出。
4、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针对任务于任务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任务驱动法并非只有一个任务,也并非是多个任务的无关联堆积。一堂课的若干任务应是相互联系并具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指向的“任务系列”或“任务链”。在连续的任务中,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延续和拓展。
5、实用性原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是密切联系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课内的学习一定要为课外的学习做好准备,这就需要教师把所安排的任务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促进任务的完成。
6、促进性原则。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参与完成任务活动,亲身感受并体验任务要求,激发学习的动力,对任务的完成情况有了一定的心得,便会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学生是学习者,其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具有学习的主动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力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此时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和监督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
1、促进者。在专业课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师是任务完成情况的促进者,通过对任务的选择、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2、设计者。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任务,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切忌完全照搬课程教学设计,要灵活运用相关原则自由地设计教学任务。例如: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可使用学生熟悉的任务使他们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在执行任务阶段,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方式等,在任务后阶段,教师可设计活动进行分析和测试。
3、组织者。教师根据设计的任务,要组织学生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合理有效地组织任务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使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4、合作者。教师和学生是任务的共同完成者,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个交互性方法,需要师生的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能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5、监督者。教师要在学生实践任务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监督,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任务的完成,也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步骤和形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究交流合作,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创设教学情境,明确教学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是设计任务,其任务也就是教学目的,但教学目的不是简单地提出应该如何如何,而是以任务实例的方式展现出来,即:创设教学情境,在已经创设的情境中穿插入包含所要学知识的任务,使得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融入于一种与之紧密相关的活动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基础会计》的“原始凭证”这一节的学习时,教师在一开始上课就提出以下问题:大家在开学时有没有交学费?如果交了,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的交费行为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在教师设置的这个问题情境中,已经包含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对这个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很感兴趣,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好奇心,这为原始凭证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前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任务的设置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中的情感需求。
2、围绕任务主题,展开交流合作,发挥互动功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动”既是学生自己的活动,也包含了与他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去确定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寻找和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再充分利用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和消化利用,学生通过辨别、讨论、交流,补充和修正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例如:学生受教师任务实例——学费收据的启发,会迫不及待地思考关于原始凭证的一系列问题:自己在生活中还接触过些什么单据?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是不是单据就是原始凭证?这些格式各异的单据具有哪些相同的要素?对这些问题,学生饶有兴趣地相互交流讨论,进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这是学生以独立的或合作的形式学习新知识、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任务驱动的作用得以体现。
在交流合作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要给学生留出发挥创造的空间,这也是教学中的一种残缺美,例如:对于哪些单据不是原始凭证,课本上做了列举,但原因并没有详细解释,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找出原因之所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生学习,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要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求,提供探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有序进行。其次,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要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这种互动,往往通过演示、分组讨论、交流资料等方式进行,可以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小老师,在需要的时候由他们去帮助那些学习遇到问题的学生,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辅导量,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合作。
3、注重教学评价,总结学习成果。
评价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之一,也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对学生全部任务的完成情况要进行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比如,教师对那些在课堂活动中能够积极探索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予以表扬,可以让学生们鼓掌表示鼓励。进行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能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要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及方法,讨论其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只有评价加总结,才能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反映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和结果。
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具体可采用以下形式:
前任务阶段 |
教师确定主题,学生加人活动 |
温习将会在任务中使用到的旧知 |
|
设置与主题相关的系列问题 |
|
教师布置任务和要求 |
|
任务阶段 |
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任务 |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换观点 |
|
组长带领分小组活动 |
|
教师轮流与不同小组讨论交流 |
|
后任务阶段 |
个人呈交所完成的结果 |
小组代表陈述各组讨论结果 |
|
用口、笔头方式向全班报告如何完成任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