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 安徽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 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教学科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教学研究

    用 心 感 悟 尽 情 描 绘

    时间:2008-05-19 15:48:18 来源:教研室 作者:教研室 点击:1735次

    用 心 感 悟     尽 情 描 绘

    ——浅谈高中静物素描教学

    岳西县职教中心   王 立 东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美术课程出现了全新的变化。不再是以单纯的美术欣赏为主要内容,而是向学生提供了具有选择性的多种学习模块,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诸多的学习模块中,素描以其便捷的工具、单纯的色彩、广泛的用途、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度等方面的优点,成为众多学校美术教学的必选内容。

        素描,简言之就是以线及以线构成的明暗色调变化为主要描绘方式的单色绘画。它是绘画艺术造型的基础,同时也是训练造型能力的一个基本手段,甚至是一个造型艺术家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静物素描是整个素描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课题。它是引领学生步入艺术殿堂的必经途径;训练学生对比例、透视、结构和明暗等基本技能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组合画面,表现质量感和描绘空间关系的造型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与审美能力;使学生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艺术造型的规律。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观察方法的培养。观察是绘画的前提。绘画本身是一种视觉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无一不是通过我们的眼睛,依据特定的观察方法辨别对象而来的。一切真的、美的事物,都需要眼睛去鉴别、发掘;一切假的、丑的事物,也需要通过眼睛去排除。“不能以普通人的眼睛去看事物与对象,要时刻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这是个重要问题!”(王式廓语)(1)、观察要有整体性,在头脑里对所表现的画面要有个大致的印象,做到胸有成竹。当一组以陶罐、盘子和水果为主题的静物摆在我们面前,在整体观察时,必须要求学生排除单个物体形与色的干扰,一眼望去,全部统一在一个恰当的整体之中,不能分割。每个局部都要服从整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先抓大感觉,获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再逐步展开,从“整体——局部——整体”这样一个过程,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2)、要在比较中观察,一幅作品的整体总是由多个单一的个体形象构成,相互依赖而存在。在观察中认真比较物体之间的异同,如形态、结构、比例、空间位置等,才能找出彼此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握每一个物体自身的状态和物体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将物体纳入整体的观察系统之中,而不是孤立地存在。(3)、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物体的特征。“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这是讲物体的个性差异,现象世界的外部形态特征总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个体的差异总是以不同的面目呈现在客观世界之中。如陶罐的厚重与敦实、盘子的光滑与洁白、水果的清爽与怡人等都会促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即使是相同的水果,其之间也有形态大小,色彩明暗等方面的差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在整体观察的同时,相互比较,找出各自物体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塑造特征鲜明的事物。

        2、关于透视的问题。透视是一种推理性观察方法。它是把眼睛作为一个投射点,依靠光学中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视线来传递,在中间设立一个平而透明的截面,在一定的范围内切割各条视线,并在平面上留下视线穿透点,连接这些穿透点,就勾画出了三维空间的物体在平面的投影成像——透视图。所以它具有科学性和推理性。但在绘画写生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信息瞬息万变,我们自身也不可能一动不动,而是每看必动。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受到透视法则的指导,另一方面又不可能被透视法则所束缚。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说:“在现实性认识过程中应该区别两个因素,第一是自然界的客观对象,第二是适应我们眼睛结构及物象的相互关系,即主观意识所领悟的东西。”通过实物观察,结合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得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基本透视变化,介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一些简单知识,切忌在作品中出现“反透视”的现象。

        3、静物素描的构图规律。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自己的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将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符号组成艺术整体的手法。简单地说也就是指物体在画面上的安排。即“经营位置”。在静物写生的过程中,如何让物体有序地走向画面,这不是一个机械描摹的过程,“艺术是充实的,完美的,不是自然的翻版,它是心灵的产物,是人的精神,其本质是反映世间的崇高侧面。”(契斯恰科夫语)通过借鉴优秀的成果,欣赏艺术大师的构图魅力,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用心灵去感悟,按一定的形式组织安排,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不管怎样,在静物素描的构图形式上,物体的多少与画面有直接的关系,一般都遵循以下几点:(1)多样与统一,多样是指画面各部分之间的差异,如形状、位置、色彩、疏密等;统一是指各部分之间彼此的联系、响应、反复、均衡等。在静物素描中,多样与统一的和谐是比较常见的构图之一。(2)对称与均衡。对称指的是画面左右形体和数量的相等,它具有均齐、严肃、稳定、静止的美。均衡不同于对称,它是画面中重心的平衡关系,对称容易产生单调,呆板之感,所以在静物素描写生的构图中,更多的要求是均衡,即画面上的主体重心向左或右的偏移,打破对称的呆板画面,追求视觉的平衡感。在各种构图中,三角形构图最稳定,但也要安排好主次和物体的重心,注意构图的饱满,稳定,以免出现“空”、“挤”、“不稳”的毛病。

        4、稳定的结构。静物所能描绘的对象种类繁多,如日常生活用品、蔬菜、水果、花卉等等。不管物体是多么的复杂,不变的永远是结构。表面上所能看到的东西总有其内部的缘由,而内部的构造又莫不是借助一定的外部特征而表现出来的。当学生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物体时,总免不了有一种眼花潦乱,无处下笔的感觉。这时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事物内在的构造,理清内部的成因,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去表现这一具体事物。“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而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正确地感觉到它。”

        5、变化多端的光线和明暗。在素描的表现形式上,光线与明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光线明暗对于形体结构来说是可变的因素。由于光的强弱,位置的高低等方面的变化,就产生了许多丰富的色调变化。没有光,事物永远无法呈现出视觉形象,只能给人以触觉感受,而有光就有影,光和影构成的明暗关系成为色调变化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这种丰富多彩的色调关系,准确地找到画面上的黑、白、灰的大关系,特别是灰处的细腻朦胧的变化。在绘画的过程中,明暗光影运用得好,不但可以加强画面的艺术效果而且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6、色彩与质感的表现。静物素描的对象涉及面广泛,多种多样,其色彩的冷暖关系也是千差万别,但它处于次要的地位。更多的体现在物体的明度关系上,如黑色的陶罐、洁白的瓷盘、新鲜的水果以及多彩的衬布等,在绘画的过程中,只能靠黑、白、灰的色调明度来表现,准确地观察和比较,对色彩的表现至关重要。质感是由物体属性带给人的视觉感知,不同的物体肌理差别是很大的。不同质感的物体除固有色的区别外,对光的反射也不同,如陶罐的粗糙,反光就弱,绸缎的柔软光洁,金属的坚硬、平滑,其反光就强,质感的获得是人们感官经验的总结。所以在刻画的过程中,质感的表现尤其重要。

    以上所谈的几点,也只是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素描既是绘画艺术的起点,也是绘画艺术的终点。一幅优秀的习作,本身也就是一幅优美的作品。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绘画作为一门技艺,终是反复实践的经验积累,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多实践、多积累,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