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 安徽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 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教学科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教学研究

    农村职业教育应在“农”字上拓展空间

    时间:2008-02-19 15:44:40 来源:未知 作者:教研室 点击:1860次

    农村职业教育应在“农”字上拓展空间

     

                                 岳西县职教中心   汪光宏

     

    我们的职业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发展,历经三十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更加精细,不同行业、企业对人才层次、规格、类型的需求多样化。这就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课程设量、教师配备、设施配套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农村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如何应对挑战?笔者认为应在“农”字上拓展空间,挖掘潜力,增强后劲。

    农村职业教育为社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民,为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发挥的作用是否还可以再大一些,力度是否还可以再强一些,效果是否还可以更显著一些?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农村职业教育自身还存在着许多亟待克服的缺点。

    a)方向问题。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大的方向当然是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按道理说农村职教主要是向农业技术、农村多种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建设者。然而,我们已经看到,社会、家长、学生的意识偏向了工业,淡薄了农业,因为工业工种轻松体面见效快,他们大多要求学习计算机、电子机械、财会等时髦专业。岳西职教中心07年秋季招生,原计划招两个农学班,结果只有三个人报农学专业,迫不得已,学校只好取消农学专业。不少农村职校,为了维持生存,为了保持一定规模,只得兼办了普高班。虽然这不是坏事,但在一定程度上与职教方向以及它的性质相悖,不论是策略上还是管理上都有很大负面影响,甚至喧宾夺主。

       b)课程设置与专业课教师。

        农村职业教育过去的一个时段是侧重于农业教育,在教师的培养、设施的配置上都是如此,而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许多专业教师不得不改教非所学专业了。笔者并不否认教师的能力,但专业之间特别是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宏观把握和实践操作方面。有的专业课教师本身的实践性不强,教学自然局限在理论上。况且专业课程的设置、实践、试验比例很小,不及总课量的三分之一。传统的职业教育——师徒传承,徒弟跟从师傅三年,没有多少理论教育,主要就是做,实践——实践——再实践。正是因为实践,使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工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没有实践的职业教育是空洞的,学生是不感兴趣的,时间一长,理论都淡忘了,更不要说发挥作用。

       c)试验实习基地和设施。                                        由于农村职业教育资金匮乏,许多基地建设不起来,有的也是象征性的。工业课程的开设,需要更多的配套设施,而高昂的代价,学校根本付不出。没有这些设施,如何让学生实践操作?

    d)职业学校之间的竟争。

       竞争本来是好事,可以促进办学质量,有竞争,才能更好地发展。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高中学龄人口高峰已过,有限的生源,众多并不断增加的学校相互间竞争达到了白热化。一些私立学校为了争取生源,采用一些灵活的、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样下去,必然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农村职业教育如何在“农”字上拓展空间?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践:

    一、加强职校合并,整合教育资源。在一定的区域内,加强职校合

    并,集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组合,统筹规划,统筹发展。岳西县教育局做得好,将县内原五所职业高中合并,成立职教中心。这样做,优化了办学条件,减少了不必要的耗费,便于强化管理,集中优势力量,统筹发展。在私立学校设定上,建议有关部门严格把关。对于那些不具备办学条件,非正规的教育教学,应当予以取缔,于国有利,于民有利。

    二、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立足农业,创出自己的教育特色,打造自已的品牌。岳西是纯山区,适合发展农业、多种经济和林业。林业已有相对固定的发展经营模式,这里不做论述。适合岳西的养殖业有养猪、羊、牛、兔等,种植业则更为广泛,除传统的水稻、茶、桑外,其它多种经济更具有广阔空间,如食用菌、香菇、木耳、药用菌、灵芝、天麻、药材、瓜篓、板蓝根,高山蔬菜、农产品深加工等等,均可因地制宜,选择发展。因此,职校不仅要夯实学生牢固的知识基础,教给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之学而有用,学而会用。不仅传授农业技术,更要培养学生的经营能力,培养技术经营型人才,让职校走出来的学生一专多能,更具发展潜力。大家知道,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农业投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高速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激增,农产品价格也不断上涨,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可观。纵观农村,稍有文化和头脑灵活的人,经济收入要超过国家公务员。这里列举三例:2006年灵芝孢子粉价格看好,每市斤8090元,每袋灵芝产孢子350,价值5.66.3元,灵芝菇产值可抵消生产成本,因此每培植一袋灵芝,可获利5元以上,一个农户一年培植一万袋灵芝,可轻松获得五万元以上收入。笔者在广东认识一位农民,他在广东博罗承包了一个50亩的果园和30亩的水面,又在果园里办起500头种猪养猪场,十年发展,身价已是几千万了。仅去年卖猪苗一项,获利100多万元。安徽芜湖一个张姓农民,在广东清溪租地办了一个豌豆苗生产厂,承租了附近十几个大商场,十几个工人专门生产,每天送货,月收入45万元。

    三、优化专业课课程设置。

         对于职高学生,专业课程设置,要加大试验实践课程,让学生从试验实践中获得真知。建议实践与理论课时比例不低于13,甚至达到11。实践与理论课程相穿插,即高一理论课,高二半年或一年实习,高三再上理论课。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外,非专业必需的课程可以不开;教师的讲授并不定要完整地讲述,让学生有着轮廓就可以了。重点让学生去实践体会。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实物、挂图、电教等形式形象教学,让学生有一个体会分析总结的思想空间,以便巩固记忆。要发挥教师特长,针对农村多种经济的发展,举办课外培训班,成立不同学科的兴趣小组,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向新型农业的纵深地带掘进。

        四、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设备、资金、实践指导),将学校办到企业中去,让学生更直接地从事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发现问题,促进学习,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业更专、更精,对社会贡献更大。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企业也得到了熟练的专业人才,收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五、密切学校与农业技术部门及农业专业户的合作,农业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把握着本县农业发展动态信息。专业课教师相应的重在理论,少于实践。可根据需要聘请农业专家担任校实验基地的指导员。专业户有着更具体的实践经验,在实用性操作上也堪为人师。经常带学生走访或实习,让学生多受启发,扎根立志农业的思想,促进学习。

    六、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争取政策扶持。

    a)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基地,鼓励专业课教师从事实践,创办、承包实验基地,让每个专业课老师都有拳头项目,扩大职业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解除专业课老师集体办公和时间限制,使其区别于文化课教师,让他们重点抓实验成果,全力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以便增强职业学校的影响力。

    b)争取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投入扶持资金,鼓励学生创业。

    七、积极扶持毕业生从事农业多经生产,创建农业示范户。学校要在技术、产品销售、项目资金争取上大力扶持毕业生,让我们的学生出现更多的专业户、技术能手。当然不是遍地开花,而是选择重点,有目的扶持,切实达到预期效果,以扩大职校的声誉,增强职校的品牌效应。

    八、重视学生农业思想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

        为什么而学?将来做什么?农业有没有前途?许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只想“混”一个毕业证书,这样当然学不好。学校不但要摆事实讲道理,教育学生明白农业的重要性,更要带领学生参观专业户,示范户,让事实说话,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农业,立志农业。同时要加强道德规范教育。俗话说:“行规礼地”,这也是融入乡土的重要前提。要用战略的眼光培养学生,学生今后的发展,不仅在本县、本省,甚至足蹈全国、全世界。不仅要有短期效应,更要着眼于长期发展。要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耐力。农业所产生的效应周期相对来说较长,见效缓慢,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发展中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要有耐心和信心,贵在有恒,贵在坚持,这一点务必烙印在学生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