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 安徽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 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党群之窗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群之窗>党建工作

    职教中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时间:2009-04-29 15:45:58 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中心 点击:9257次

    岳西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调研课题 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人才需求的有机对接

    调研单位                   岳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〇九年四月


    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人才需求的有机对接

                    调 研 报 告

    岳西职教中心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了解我县中等职业学校(下称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现状,总结经验,提出对策,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我县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人才需求的有机队接,岳西职教中心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成立课题组,进行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人才需求的有机对接”的专题调研。

    本课题组由县职教中心主任刘安安同志任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由职教中心副主任、职教中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职教中心实训处及招生就业处的同志组成。我们深入县内各民办职校、企业进行调研,并参观了省内及江浙一些先进职校,与众多中职学校校长、教师、企业界人士、学生及家长进行座谈,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专题研讨。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之重要性

    中国最急需的是什么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国应该有大发展的是什么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国目前最难办的是什么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我省的职业教育尽管有很大的发展,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们在调研时发现,有许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还是按照普通教育的模式,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读那几本课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就业困难。而企业却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到底怎么办?答案还得从校企合作去入手。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研究了德国等欧盟成员的职业教育,发现校企合作是各国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办学模式,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的一种基本走向。如德国的“双元制”就是最典型的一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此外还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前苏联的“产学联合体”、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三明治式”等等。

    所谓校企合作,是指中职学校主动与企业接轨,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也即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这里所说的“企业”,不仅是指工业企业,而是泛指社会上与学校所设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各种部门。校企合作的本质特征是中职学校与企业紧密接轨,双向参与,将职业教育融于现代经济生活中。

    校企合作办学的基本内涵有五点:一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学校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三是学校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四是企业强化办学意识,不但为学校的教学与实习就业提供方便,在办学的信息、技术、场地与资金上为中职学校提供支持,并且参与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五是校企双方在联合办学中实现双赢,校企合作不单是学校的行为,而同时也是企业的自觉行动。

    二、岳西职业教育发展与工业园区发展之比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保证岳西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获胜,促使岳西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县委、县政府构画的宏伟蓝图的关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我县的职业教育仍然处在相对薄弱的地位,还存在着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瓶颈因素。随着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企业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发展又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托,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不足,再创岳西职业教育新辉煌。

    岳西职业教育尽管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无论是质还是量上都与岳西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强县”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依托园区办工业的发展举措。近几年来,岳西工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但是,要把工业园区推向企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快车道,科技是关键,人力资源特别是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本地化配置也是首当其冲。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双重需求主体特征,成功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的人才对接,是实现园区产业结构优化最为现实有力的途径,是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园区内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也必将越来越大,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将会日益突出。招工难,劳动力优势丢失,熟练的技术工人特别缺乏,技工与普工的比例严重失调,必将成为工业园区面临的大问题。并且技术工人的专业技能大都偏重于传统制造业的刨、磨、铣、钳、焊等工种,适应现代产业所需的“宽基础、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很少,结果是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多,一些有就业愿望的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急需用人的现代园区企业招不到理想的员工,尤其是严重短缺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和现代技术熟练工。能否为现代工业园区提供最大限度的人力资源本地化配置,是关系到我县能否真正快速、有效推进现代工业园区建设的重大问题。《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要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人才需求的有机对接,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完善已有体制或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三、岳西职业教育发展之问题

       (一)对职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社会认同度依然较低。根据对职业教育调查的数据统计得出这样一组结论:147名参与调查者中,第一志愿选择职业学校的只有29人,约占19.73%;对于不选择职业学校的原因,80人认为“学历低,工作不好找”,35人认为“学校太差,丢面子”,30人认为“学技术,毕业后当工人没有前途”,因此,有80人表示只有在“考试成绩太差,其他学校都没有条件上”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职业学校。从社会和家长层面来看,由于受传统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影响,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因此,职业学校招生层次较低,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读职业高中成为部分家长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招生困难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难以提升发展层次。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加快岳西县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将岳西县高级职业中学、岳西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和岳西县来榜高级职业中学等三所学校合并组建了县职教中心,由于新校区正在建设中,目前,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都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技能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电子电工、机械制造、汽修专业等资源配置水平低,职业学校和专业根本无专业实验设备,导致学校在按教学计划进行实习、实训时,造成工位紧张,正常教学秩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职业学校质量和办学声誉。  

    (三)专业设置不甚合理,校企供需结合率较低。虽然近年来职业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但由于市场信息与学校办学之间灵敏性的差异、成熟专业建设的周期性等原因,导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步伐相对滞后。从我县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数量看,机械电子类学生仅占20%,其余皆为计算机、财会、农学、文秘等专业,制造企业所需的机械电子类学生明显不足,每年这一专业毕业的学生数量有限,并且技能操作水平较低,毕业后上岗顶岗能力也不强。

    (四)“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我市大部分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量明显偏少,专业水平较难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很难保证教学、实训质量。从目前情况看,职业学校缺少能真正意义上指导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专业指导老师。实老师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师范学校没有这种技能专业的设置,因此,很少能从师范学校里招到实老师。尽管大多数职教老师都拥有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但专业课教师中高级职称只占3.5%,真正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的“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业课教师的10%,与目标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四、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的人才对接之思考与建议

    所谓全方位深层次校企合作,是指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广泛的相互依托、互利共赢、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不是一时之计,也不是随意撮合,而是双方慎重地签订受法律保护的协议,不以双方的人事变迁而改变,也不因双方的偶然变故而中止;二是具有统一领导的特点,在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成立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或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职教集团等组织机构,对校企合作实施统一的领导,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三是具有全方位的特点,学校不但与众多的企业(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进行多载体、多形式的合作,而且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与企业全面接轨,培养培训企业所需的人才;四是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它不是学校的单向行动,而是双方的共同行为,主要表现为企业直接参与人才的整个培养过程,学校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活动;五是具有互利共赢的特点,校企双方实现信息、人才、物质等资源的有效共享,学校提高了教师素质,改善了办学条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企业提高了职工素质,提高的企业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校企合作意义极其重大而又任重道远,其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改革与发展我县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中职学校必须推进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人才的对接。为此,我们提出建议如下:

    (一)制定完善优惠的园区措施,为职业教育实现园区人才对接搞好服务。县委、县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和职业教育相关部门的功能,成为校企之间的合作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和成果的评估者。要制定和落实相应政策,以激励、督促校企双方实行合作;要增加政府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对中央财政、省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给予配套;要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要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进行表彰奖励;要把校企合作作为职业学校评估的重要内容,并对学校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进行专项评估。

    教育及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中职学校与企业双方实行合作。要牵头组织相应的机构,构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学校与企业进行协调与沟通;要及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和趋势、地方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产学研合作项目等信息,用以指导校企合作工作。

    一是县里派出专门的劳动、人事调查研究小组,进一步加强园区企业及职业学校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园区人力资源本地化配套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二是适当提高园区技术工人的工资标准,制定鼓励技术工人发展的地方性政策,使技术工人能获得与同等贡献的科技人员同样的工资福利待遇、晋升晋级、社会名誉、深造发展的机会;三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园区企业用工、工资福利待遇、职工养老保险、员工培训、劳动就业准入实施等与劳资双方有关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理、仲载存在的问题,促进劳资双方依法办事。

    (二)增加投入,快速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职教中心,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变才有为,有为才有位。中职学校要切实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推进校企合作向着全方位、深层次发展。

    要确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拥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的人才观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观。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使学校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吻合。要根据企业需求和职校学生的特点,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大力开发校本教材。要遵循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建立具有职教特色课堂教学模式。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推广学分制、弹性学习等管理制度,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县委县政府必须高瞻远瞩,从长计议,花大代价,花大气力建设一所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职教中心。

    一是加大职教中心重点专业的建设。政府予以重点扶持,大力加强以机械加工制造、现代模具、电子信息与IT产业、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制药、现代纺织的服装制造等为重点的专业建设及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主动承担起为我县工业园区培养合格技术工人的重任,基本满足莲云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对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添置先进充足的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时间,探索有效的技能实训模式,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职业技能。要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建立中职学校实训基地的高效运作机制。三要以“内培”为重点,长期坚持“上挂、横联、内培、外引”的基本策略,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具有职教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实施“名师工程”,建立优秀教师表彰激励机制,评选校内的功勋教师、首席教师、明星教师、实干型教师等等。四是搞好职业培训。一方面劳动部门要尽量按照工业园区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与职教中心密切合作,继续大规模搞好下岗、失业人员的转岗技能培训,尽量使更多的适龄下岗、失业人员能到工业园区重新上岗就业;另一方面,采取政府补贴一点、受训学生负担一点、用工企业承担一点的经费分摊方式,由政府统一协调,招收城乡未升学深造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培训,毕业后定向到莲云工业园区工作。

    (三)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企合作的决策力。常言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校企合作问题上同样也是如此。校长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程度与策划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具有先进职教理念、富于改革创新的人才提拔到校长岗位上来。要经常组织校企合作学习会、研讨会、交流会,以交流校企合作经验,转变校长的传统教育观念。各中职学校的校长要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提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加强调研善于决策,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向着全方位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四)承接工业园区经济需要,大力调整职业学校内部体制。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地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如改革高中招生方案;优先保障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等;二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与莲云工业园区的支柱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进专业、课程和教材改革,重点建设好与工业园区的支柱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和市场紧缺专业;三是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分层教学,分专业方向教学和分阶段教育,允许职业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以满足工业园区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四是学生顶岗实习要与工业园区企业生产相结合,要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为本县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四是构建教师的教学业绩和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研产结合;五是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师生带着成果去创业,支持利用节假日从事成果转化、充分尊重创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创造性,积极吸引企业的目光,使其主动寻求与学校的合作,彻底改变目前校企合作中学校主动、企业被动,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不对口的局面。

    (五)构建职业教育与园区经济互利双赢合作的长效机制。职业学校和园区企业应共同努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形成不同层次的投资、培养主体,构建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体,以适应工业园区企业对人才需求长期需要。要想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园区经济双方互利双赢,必须要建立能维系这一“双螺旋”的长效机制:从县委、县政府来说,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的政策,在招生、就业、教育投资、校办产业、纳税、科研及职称评审等方面对职业学校与园区经济合作予以调控、指导和支持;从园区企业来说,要高度重视与学校的合作,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最关键因素;从职业学校来说,成立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全过程实施领导、指导、协调、审核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