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 安徽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 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教学科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教学研究

    从现代农业的内涵看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

    时间:2007-03-19 10:26:39 来源:教研室 作者:教研室 点击:1571次

         

           从现代农业的内涵看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

                              岳西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王记生

     

    摘要:建设现代农业需要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农村职业中学应转变办学理念,合理设置专业,培养合格人才,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提高自身办学水平。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2007年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下发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现代农业需要有大量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这对以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振兴服务农村经济为己任农村职业中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服务于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就成为广大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一、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食物的主要来源是由农业劳动生产获得的。其他生活必需品及重要生产资料,也多是有农业的副产品加工制造的,所以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体,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产业部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纵观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按照农业生产力的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传统农业由于生产理念、生产方式、生产手段落后,生产效益低,耗能大,污染严重,从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业快速发展,农民快速致富,生态环境快速改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就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概括地说就是生产条件现代化,生产手段现代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管理现代化,生产分工社会化,生产产品商品化。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为国家现代化提供雄厚的现实的物质基础。

    二、现代农业对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上指明了方向

    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过去,农村职中对这个教学目标是大打折扣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读书就是跳“农”门,而从事农业生产就不需要读书。对农村职中开设的“农学”专业,几乎无人问津,即使有人选读,也是为了对口高考。于是学校为了相吸引生源,方便就业,不得不开设于农业无关的热门专业。为了达到学生家长的期望值,学校又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到各大城市联系就业,如果就业不理想就会影响下一步的招生。这样农村职中就让市场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拳头专业,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但“招生”和“就业”两大难题任然制约着农村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伟大号召指引下,农业和农村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农村职业教育应抓住这个契机,转变观念,大胆探索,设置特色专业,拳头专业,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培养科技人才,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三、建设现代农业为农村职业中学在办学方向上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要求农村职教为激射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

    现代农业要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关键在于造就一批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农民是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农业技术只有让农民掌握,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农民的文化知识、科技意识、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

    前不久的一则新闻报道值得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深思。河南省大圩村在小麦即将收获的季节里,辛勤劳动好几个月的农民面对大片枯萎的小麦,欲哭无泪,他们怀疑麦种有假。可调查的结果是:麦种是优质高产的良种,由于农民没有掌握播种期、播种量等技术要素,又由于该镇范围大,农技人员少,指导不过来才导致绝收。试想,如果当地的农村职教担当了自己的职责,为当地培训了懂技术的高素质农民,悲剧就不可能发生。

    据调查,在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与城市相差三年,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村职业教育的近5.农民专业技术教育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保证。在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农村职业中学真正成为农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阵地。

    第二、要求农村职业中学专业设置以“农”为本,构建与之相配套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农业处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手段由以手工劳动为主向机械作业和高新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有以传统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劳动力就业有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和非农产业多领域转变。构建一个“以农为本的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直接或间接地为建设现代农业培养科学种养殖人才,农技推广传播人才,农产品开发加工人才,农业商品营销人才,农业机械操作人才,农产品质量检测人才,农村基础设施维护人才,农村社会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等各类专门人才。

    第三、建设现代农业,对农村职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职中要为建设现代农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拥有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是钱能力、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农村职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引进,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教学,指导专业技术。二是培训,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挤出”多余教师轮流进行相关技能、技术培训。三是安排教师到跟班实习实训,既管理了学生,有掌握了实践技能。四是鼓励教师报考职业资格证书和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

    四、农村职业教育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设置专业应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可以促进工业、商业服务业大发展,有利整个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农村职中应该依据自己的培养目标,面向农村、农业,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为办学宗旨和行动导向。引导人们重视农业,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农民是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理要素。农村职教应以农民教育为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村职教应充分尊重农村劳动者的个性差异,专业设置在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都贴近农民,,适合农民,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服务。

    3、实用性、实践性原则。

    农村职中的专业设置应立足于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实际需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操作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把学校实施教学的知识技能体系与生产实际应用能力结合起来,把学校课堂理论教学,实验训练与生产一线的顶岗操作结合起来。

    4、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各地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和方法各具特色。农村职教在为建设现代农业服务时,应因地制宜,合理设置专业,更好地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岳西县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起了油粮果菌茶等生产基地,同时与之配套建立板材、茧丝绸、食品加工,汽配维修以及农工贸服务等产业,农村职中就应开设为其服务的相关专业,培养各种类型的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实现农业现代化,使农村走向富裕,继而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进入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行列,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1、冯海发《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江淮杂志》

     

    2、《时事资料手册》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