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 安徽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 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教学科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教学研究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教育

    时间:2007-06-19 10:24:57 来源:教研室 作者:教研室 点击:2119次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教育

              ( 安徽省岳西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王声志   246600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从入校开始往往就对步入社会存在着某些担心与迷茫。为此,中等职业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在高中阶段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就业问题并以此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教育”是指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包括胜任某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完成某一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团队合作技能;最终获得一份工作所需要的求职面试技能。所以“就业教育”是以培养这三方面的技能为核心,让学生获得就业能力的一种形式的教育。
      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根据企业的需求,以项目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企业里的工作方式和习惯,达到掌握技能、增加经验的目的。教材内容来自于对企业的调查,教师来自于企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保证了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的高度一致。
      合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互助能力、容忍能力、创新能力、自律能力等,以解决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个人背景、工作习惯、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产生的工作配合上的不一致,达到高效率地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的目的。
      求职技能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许多人由于不善于推销自己,总是不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结果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简历、证书、推荐信、相关资料等都是推销自己的广告,自己的言谈、举止、着装、气质、自信等等,都是推销自己的手段,懂得推销自己和善于推销自己的人,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今年的我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尤其引人关注,不仅是因为我校组建以来的从招生到毕业的第一届毕业生普遍的观望心理,更是因为偏低的就业率和偏高的就业期望之间的痛苦磨合。六月中旬将举行两年制高中和三年制中专毕业考试,本人负责学校的招生、培训和就业工作,近期每天均有两、三个电话找我要毕业生就业。结合我校的具体特点、实际情况,就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在学生就业教育问题上谈一点我个人的浅薄的看法。

     

    一、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是关键和核心。

    中等职业教育培训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中等技能人才,既不同岗位的“职业人”,也即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学校应旗帜鲜明地树立和弘扬科学的发展观,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就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积极发展我国中等教育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而其中的“以就业为导向”是关键和核心,应视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基本方针,也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关键所在。所谓以就业为导向,应该是指:职业岗位需求旺盛(人才需求旺盛,人才供给不足)的教育类型、层次及其专业就加快发展;相反,职业岗位需求低靡(人才需不足,人才供给有余)的教育类型、层次及其专业就不予发展,甚至限制或调整。从去年我送学生到外地就业的情况看,南方的学生比北方的学生稳定,学习电子、计算机和国防专业的学生的情绪较其它专业的学生要稳定,且这些专业的学生走上管理岗位的比例较大,究其原因,他们学的专业与他们从事的岗位相符或相近。所以,学校一方面在今后的宣传教育中应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另一方面应扩展我校学生就业学习的基地的实习层面(我校已将北京市公安局公交保安公司、杭州绿城公司作为国防专业的学生的实训基地),使大部分学生的所学专业与就业实习岗位相符合相应。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毕业时就业率,另一方面更能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二、学生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就业的前提和保障。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本来就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是上的中等技能人才,而部分中职生总觉得自己既然上了高中、中专,就不应再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就业,所以部分中职毕业生就业期望脱离了中职定位。加上我国老百姓受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节衣缩食,供养子女上中专最终需求是子女从事“高贵”的职业,即不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以改变家庭中历代“当工人”、“做农民”的身份和地位。因此有些学生因中考考分偏低出于无奈才报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且即使进了职校也“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想着高职位的就业,对于那些存有“这山望着那山高”心理的学生,也就存在职业目标的不确定。盲目的攀高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会对个体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摒弃“学而优则仕”的旧观念,树立“四个不唯”,行行皆有状元、人人可以成才的新观念。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定。当然,这种“引导”,既要有舆论宣传的工作,也要有政策制度的保障。

    面对人才竞争的社会,我认为中专生应该衡量一下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中专生的知识、学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远远不足,现在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人人都争着充电,就连中老年人都知道学习,否则就跟不上潮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落后则面临着淘汰、失业、下岗,这个问题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中专生应该从现在就有所准备,趁着年青抓紧时间为自己加油、充电。不该让时光白白流逝,应该努力充电,努力给自己增加知识营养,让自己活的充实。有的人说中专生已经学到头了,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这话说的不对,如果自己不努力就学到此为止,以后就靠这点知识维持,是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的。如果去努力学习,继续攀登知识的高峰,不放弃任何学习、积累增长知识的机会,那么功夫是不负有心人的,自己会成就一番事业的。
         在竞争激烈的年代,我们职校的毕业生应该抓住机遇,不要让它从自己的眼前溜走。目光应该是长远的,提醒和监督他们要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正确把握好就业、择业、创业、事业四者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培养是就业的根本保证。

    最近,在湖北经济学院招生与就业网上了解到,美尔雅服饰有限公司在招收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应聘职校毕业生须来自农村、能吃苦。据该校就业指导处俞主任介绍,现在企业招聘行情显示:学历不再是用人单位的首选,能否吃苦耐劳越来越受到重视。像这样把吃苦耐劳作为“选才要求”的并非独此一家。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和优秀品质,而不是“唯学历是用”。这一点从我去年到过的北京、广东等地考察中感受颇深,这不仅是因为企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快,怕招进的学生吃不了这番辛苦,同时也表明“实用”思想已成为人才市场的主导,企业人才定位趋于合理化。

    目前职校独生子女学生占了很大比例,这些学生分享了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丰硕成果,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处以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但这中间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滋生了“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惯,缺乏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劳动素质差,眼高手低,不愿做具体细致的工作。而从人才学的角度看,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有所建树,历经磨难吃一点苦是必要的。这一点无论在我校几个创业的学生身上,还是在社会事业有成的人士身上都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这个实际情况考虑,职校的基本道德规范应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给予足够的关注,适当增加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开学时组织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日常行为管理中加强宿舍内务事理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服务活动,可以利用假期组织贫困学生勤工俭学(我校已成功实践了两暑假),组织志愿者下乡、下厂、下基层、支工、支农。通过这些具体的有时甚至是艰苦的实际锻炼,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团结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事实上,意志坚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开拓进取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不能吃苦的人是谈不上他的素质有多高,而这种品质是经过艰苦锤炼形成的,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世上的任何事情想获得成功,必须经过奋斗和努力,克服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没有吃苦的精神是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的。

    吃苦耐劳受宠,给学生们两点启发,一方面说明了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学生除了要在科学知识、职业技能方面有所储备外,应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只有乐于吃苦,自觉地向学习中、生活中、劳动中、体育锻炼中的困难作斗争,向自我挑战,将来才能战胜自我勇挑重担。另一方面,只要调整择业心态,肯吃苦耐劳,愿到基层一线,就有很多的就业机会。当前职校学生不应把自己看成是中专生中的所谓的“天之骄子”,只能“劳心”不能“劳力”,应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去,为个人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讯地址:安徽省岳西县职教中心  王声志 收

    联系电话:15055688298,0556-2190318

    E-mail:wsz69-o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