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 安徽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 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教学科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教学研究

    教育简报-第17期

    时间:2008-12-12 00:00:00 来源:教研室 作者:教研室 点击:1283次

    岳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17

    主办:教研                  00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

    2009届高三综合班政治复习方案

    岳西县职教中心政史地教研组

        本学期高三政治学科已进入复习备考阶段,而且2009年是我省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教材内容与往年相比有了较大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高考命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我们政治老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高考的特点,科学应对,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备考策略和复习计划。现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薄弱,能力素质偏低的现实,集中全组教师的智慧,制订本计划,以指导政治复习迎考工作。

    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高考命题特点

    新课程的政治高考命题体现和渗透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试卷以能力立意,以现实问题命题,在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知识结合起来,融入试题之中,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放性、人文性等特点。

    1、试题紧扣教材,体现新课程精神

    2、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

    基础知识是政治学科大厦的根基。基础知识主要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内在联系。主干知识是指在知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可再生的、对学科体系起支撑作用的知识。二者的交叉即基础主干知识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基础性,试题设计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引导教学向重视基础、重视能力的方向发展。

    3、紧扣时代主旋律,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试题基于现实生活,将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作命题的背景材料,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发展性。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突出文化与生活内容的考查,体现人文性。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1、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新考纲,准确把握重点及考点。

    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新考纲,并结合新教材进行复习研究,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备考,以便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夯实基础,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扩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基础知识作为支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胸无点墨,能力的提高和正确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础知识不仅指教材中的重要知识,还包括更新和扩展的知识,如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丰富和发展等。要复习好基础知识,具体讲要做好以下几点:

    1)、按照考点或知识点,进行知识梳理,理清复习思路,形成关于考点的知识体系,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把握好每一个考点在教材的地位。首要的一条是要熟练掌握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求做到“烂熟于心”。对每一个概念要准确掌握其内涵、外延以及与其他相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对知识的内容进行浓缩、提炼,深刻掌握知识的本质,理解其精神内核。对每一个知识点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形成知识体系。如对“宏观调控”的复习,要从其必要性、含义、目标、手段及与市场的关系,我国能够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意义等方面加以把握和深刻理解。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建构起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从总体上驾驭知识,为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编织知识网络,可以从课、单元、学科为单位,可以将某一重要知识为单位,还可以通过一个中心把各个知识点网络起来,如经济生活可以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来展开复习。

    2)、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复习备考时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青年学生自身的实际去复习备考。

    3)、搞好单元过关训练。要针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核心知识精编精选一定量的典型试题进行测试、反馈,以巩固和强化考点和教材的主干知识。通过以上做法,学生就可以打好基础,提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3、突出对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的复习,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重大时政热点问题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是时代的脉搏,是教材内容的深化和延续。因此,高考政治十分注重对时政热点的考查,这种考查是以时政热点为载体,力求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在复习备考阶段要选准热点,编制专题,并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4、注重道德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

    注重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对学生心理世界的剖析,如给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该问题的看法,帮助学生澄清认识;二是要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如给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做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三是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如给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分析、判断,提出具体的方案、建议等。注重道德体验和情感体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并理解教材知识,培养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迁移知识,培养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在学生掌握了较好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具备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就成了僵化的东西,在高考时就会一筹莫展。因此,必须实现知识向能力转的化问。

    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对如基本技能,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抽向与概括的能力等,则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来培养。

    第一、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解答问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把握问题的本质,抓住与问题紧密相连的精粹部分,确立答题方向和范围;其次,搜索、再现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使对问题的分析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以免泛泛而谈,无的放矢;最后,根据问题的内在联系,进行判断和推理。同时,让学生学会一些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法、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历史辨证和阶级分析法。

    第二、培养学生高考政治解题方法。

    高考政治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型选择题是各类高考中都采用的一种重要题型。做选择题时要培养学生做题时一定要注意选肢与题干所讲的内容涉及是否一致,要紧紧依据题干与题肢的关系进行选择。

    政治主观题是高考政治的另一种重要题型,学生或由于基础知识不牢,或思维能力不强,或解题技能不高,主观题得分较低。解答这一类题型时这一类题型时应审清题意,抓住关键,明确主旨,揭示原理或观点,理论材料融为一体,语言简洁,逻辑严谨。

    6、模拟训练,强化能力,查漏补缺

    在进行高考政治模拟训练时,要制订科学的模拟训练方案,突出教材的环节:第一,要提高模拟训练的效果,必须精编试题,甚至包括经典高考试题,训练要有一定的量和质,通过训练,要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第二,试题要以热点和现实问题立意,要正确立意、深刻立意,并赋予试题足够的知识含量,突出知识体系,训练题要有综合性、时代性和科学性,以达到强化能力之目的。第三,查漏补缺。在模拟训练中要对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程度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帮助纠正,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建构知识、重组知识、储备知识,充分作好考前准备。

    三、复习进度和总体安排

    1、第一轮复习(20089月底至20092月底):从20089月初至1015日复习《经济生活》,从1216日至15日复习《政治生活》,从1116日至1215日复习《文化生活》,从1216日至20092月底复习《生活与哲学》。本阶段立足课本,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每章节的基础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2、第二轮复习:3月初至4月底,系统复习,形成四棵知识树,同时进行专题复习,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提升、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

    3、第三轮复习:5月初至5月底,一是对照考纲补缺补差;二是根据考纲学习选修教材;三是进行文综模拟考试训练,从测试中找不足,在知识巩固、解题技巧、应试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指导,提高实战能力。最后一星期回归教材,要求学生熟记核心概念原理。   (执笔:章方晶)

    2009届高三综合班历史复习方案

    岳西县职教中心政史地教研组

    充满挑战与憧憬的2009年备考序幕已经拉开,而对2008年高考命题的研究则是冲向2009年历史高考的必然选择。

    一、2008年高考特点

    纵观2008年新课标5省区高考历史知识点涉及了新课标必修部分的所有专题,与2007年高考考察范围基本一致,这说明高考不回避往年已考知识点。同时非选择题注重创设材料,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的命题思路没有变,答案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增加;设置新情景新材料,避免直接提问式的材料分析型选择题依然很多。

    二、2009年复习策略

    1、以《课程标准》为“本”,以主干知识为纲。2009年高考仍然会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突破教材的限制,突出考察主干知识。在复习时,既要统观全模块,摸清《课程标准》对知识的编排意图,理清模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要注意将某一模块的知识和其他模块的知识建立相应的连接。

    2、知识与能力兼顾,注重能力的培养,开阔答题思路。2009年的试题仍会在考察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的考察,这里的能力既包括审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组织语言等能力。另外,一道题目不会单纯考察一种能力,而是同时考察多种能力,如广东单科第30题通过提供两则新材料考察二战后两种经济体制,要求考试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这道题同时考察了解读材料、运用知识、阐述事物、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而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是能力提高的前提。如复习美国的1787年的宪法时,应该想到法国的1875年宪法、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法律文件。这样复习时注意拓展思维,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长此以往,思维就不会僵化,审题、组织语言的能力就会提高。

    3、明确命题导向。第一,基础性,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要求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二,历史性,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及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第三,人文性,对历史问题的复习指向现实,指向学生的成长,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培养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第四,研究性,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第五,地域性,各省(区)市单独命题注重以地方历史为背景创设情景,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三、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理清知识线索,培养基本技能,建构知识体系,重在落实。

    具体复习方法:(1)、运用文明史观,建构学科体系。文明史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角度,从文明史角度思考,历史复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以文明的纵向发展为主线:野蛮蒙昧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二是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古代)、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文明(近现代);三是突破一个难点:政治文明史以政治制度为核心,注重各个时期重要的政治观念,比较不同的政治制度;四是处理好几个关系:不同类型的文明史之间的关系,如文明与野蛮的关系、文明范式与前提史学范式的关系。

    2)、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一轮复习的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1)、具体的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2)、把握基本的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要避免孤立的死记硬背,要善于通过相关的历史事件加强理解。(3)、通过归纳法和演绎法来掌握历史规律。总之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深、新、细”的原则,尤其是“新”,就是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

    2、二轮复习设计专题,整合模块,贯通古今,做到抓主题、圈要点、列提纲、善质疑、能解答、多反思。

    专题的设计形式要灵活,可采取四种类型: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

    具体复习方法:

    1)、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不是对所有相关知识的罗列,而是捕捉那些有先后相继关系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2)、分析比较,着力分析专题特点,选择与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以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准确完整把握专题知识。

    3)、复习巩固,有计划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与专题相关的教材内容。

    4)、训练和总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试训练,训练结束后对照参考答案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知识欠缺、能力欠缺、审题失误、技术失误(如写错年代、错别字等)。因此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弄清失分原因,以免重犯是必要的。

    3、三轮复习回归课本,梳理知识,实战训练,技巧反思,稳定心理。

    三轮复习的关键是明确命题的规律,以命题规律为指导,以教材为根本,以高考考题为切入点,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关注“双基”的落实。基础不牢是失分第一因素,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是得不到高分的原因。而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基础是重中之重。

    2)、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找出历次考试中的共性问题,此时要有意识的纠正,如答题不规范,存在侥幸心理;审题不仔细,粗心;答题时马虎,沉不下心等等。二是找出复习中的知识缺陷,进行强化记忆。三是搜集高考信息,研究高考命题思路和参考答案,强化最后复习的针对性。

    3)、回归课本,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回归课本不能简单翻阅教材,要从教材的目录、章节的标题入手,这就是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回归课本时对容易的、过难的知识不作特别要求,重点是主干知识中容易出错的部分。二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性的句子要重视,不但要记牢,更要理解。三是对教材中的相关插图、材料,与材料正文相联系,注意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

    4)、讲求强化训练的实效性,尽量营造高考实战氛围,方法点拨、解题指导贯穿始终。考后及时总结,查漏补缺。

    5)、规范答题。一方面要做到书写规范,使用学科术语;另一方面要落实规范性的答题要求,如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

    总之,责任与使命,理想与意志,都在诠释一句话:爱拼才会赢.

    (执笔:王燕舞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