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 安徽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 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教学科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教学研究

    教育简报-第7期

    时间:2008-05-21 00:00:00 来源:教研室 作者:教研室 点击:1815次

    岳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7

    主办:教研                  00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新课改下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更要“用事实说话”

     

    岳西县职教中心     查舒畅

     

    【内容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职业中学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实际,教师要用为职中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并且可持续发展。职业中学的教师应在新课改中走在前头,而不应是仅跟在改革浪潮的后面,甚至还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关键词】 新课改  职业中学  教学  事实

     

    课程改革的试验、推广已经有多个年头了。通过改革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新课改已日趋成熟。现在从九年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新课改的文件有了,新课程标准有了,新的经验和办法也很丰富了。而做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中职教育也紧紧跟在新课改大潮的后面,投身改革、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虽然中职教育没有专门的课改文件、新课程标准,但中职的教师们通过学习普教的课改文件、新课程标准,同样力图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获得先进的思想理念,确立正确的改革标准。采取类比迁移的方式来进行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行素质教育,是要更好地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对旧课程中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都应当进行改革。而对“因材施教”、“知行统一”等中华民族优秀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传统,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目的、要求不管是对基础教育、普高教育还是中职教育都是共同的。然而在这个仍重升学率、看分数的时代,课程改革绝非朝夕之功。“分数唯上”、“考试第一”的评价标准,使得许多教师对改革旧课程仍不得不“为积习所蔽”。为应试,把学生当做装知识的容器,采取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满堂灌,满负荷、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识的转载效率。面对新课改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目前,这种状况不管是在普通中学还是职业中学仍然普遍存在。如果说普通高中这样做是迫于众所注目的高考升学率、高考成绩,那么在职业中学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近年来,在“普高热”和“打工热”夹缝中艰难生存的职业中学,招生规模逐年下降,生源质量越来越差。被认为是“文”不能升学,“武”不能就业的当前职中的生源是经过第一轮的重点中学录取,第二轮的普通高中录取,第三轮的普高扩招后录取到职中的。这些年,为了生存,职业中学也开办了相当于普高的综合高中班,适应了当前的普高热,减小了职业中学一时的生存压力。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确实吸引了不少痴迷普高的家长和学生,使得职业中学的成绩优秀学生中多了一些达到普高扩招线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进入职中后基本上都是选择综合高中班学习。而进入职高班学习的学生,大部分是家长或学生了解职高班通过对口高考能升学,而自认普通高考难有希望后,冲着对口高考的升学而来。还有一小部分是真正无假的“学困生”或“不学生”。不是没有参加中考,就是中考成绩在一、二百分左右的。他们往往是被家长送来,希望在职中的三年能长长身体,多多少少能学点知识,学点技能,三年后能拿个文凭的。

    目前,职业中学实质是“挂职教的牌子,办普教的学”,采用普教都应改革的“应试”教学方式。且不去论政府、学校该如何办学问题,面对如此的学生事实,做为中职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呢?

    综合高中班的教师们选择了“走普高的路,用努力和汗水去说吧。从这几年的实际效果来看,往往是付出数倍的努力和汗水,结果却是,“二本”、“三本”都是凤毛麟角,更不用说“一本”了。职高班因为较优秀的学生都进入了综合高中班,对口高考成绩也大不如以前,“学困生学习更困难了,“不学生”对学习完全没有了兴趣,专业知识、技能,一无所长。很显然,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结果。我们所期望的“升学门宽,就业路广”为什么没有出现呢?    

    单从教师方面来分析原因的话,我对“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这样理解的:认为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想把每一个学生都送过高考“独木桥”,甚至于想都培养成为文学家或数学家等名家的教师,更是不合格的教师。对职业中学的教师来说,尤其如此。我们职业中学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始终不可忽视“要用事实说话”。

    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象,应该、可能教会什么样的知识——用学生的事实说话

    不管是智力方面,还是非智力方面,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并不是说学生间没有差异,而是恰恰要求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学有所长。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这一我国传统的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自古至今一直被倡导和遵循。其含义今古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只有承认学生差异,看清差异,才能想好办法弥补差异,而不是默许差距,放任差异变大。

    做为职业中学的教师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职中生与普通中学学生的事实差异。是智力方面的或是非智力方面的。这是勿庸置疑的。否则中考的甄选意义何在?有的文化课教师,不管职中学生的基础事实,盲目采取普高应试教学中的“大容量、深挖广推”的教学内容、方式。认为高要求、高标准定会产生高成绩。而结果是学生愈来愈感到学习的困难与恐惧,学习没有一点乐趣,而是一种痛苦的煎熬。而教师为了向学生灌输又多又深的知识,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兴趣,以外在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习。结果,教师教得很累、很苦。                                                    

    其次,教师还要关注职中学生间差异。虽然基本上同为学习基础、能力差的学生,但形成原因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智力方面较好,但非智力方面较差;有的非智力方面较好,智力方面较差;有的智力、非智力方面都较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如果仅以升学率、考试成绩为目标,仅满足高考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上课为完成既定任务赶进度,按统一模式教学,不顾不同学生的事实需求。结果必然是许多教师所共同感受到的,课堂仅是几个所谓“优等生”的课堂,而其他学生则在无形中遭到淘汰出局。他们的需要没有谁去关注、满足。渐渐地,他们也就失去了对学习的需要。

         因此,职业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事实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比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等。机械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机械制图,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就需要把《立体几何》内容提前上,重点上;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复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三角函数内容中,函数   y=Asin(ωx+Ф)的图象要作为重点讲解;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样,通过对教材的灵活处理,适应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事实需求,使想通过高考升入高校继续升造的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好高考要求的知识、能力;使希望学会一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掌握好专业所必须的数学知识,有相应的知识运用能力。即使是基础很差的学生,也要获得一个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总之,要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要使每个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用学生身边的事实说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无论学哪一门课,如果感兴趣,就会喜爱它,决心学会它。需求是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不时地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当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知识有用,是生活、工作中所必需时,就有了“我要学”的欲望。

    数学基础差,是职业中学学生的普遍性问题。他们对数学的不感兴趣,甚至是害怕、厌烦,已是由来已久。想让他们来爱数学,可以说是很不容易。但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理性。如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有用的事实,再加上一定的趣味性,以他们可能接受的内容和方式来学习,还是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因此,在教学时,在情景创设或是知识运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实来说话。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提出要在一边靠墙的空地上围一块菜地,篱笆的长度一定,怎样使菜地的面积最大的问题;在学习数列时,提出某人在购买总房款为20万元的商品房时,房产商给出按预付房款5%优惠的条件。若该人预付了10万元,那应实抵多少房款?是105000元,还是105263.158元呢?诸如此类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锻炼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感受成功,树立信心——用学生自己成功的事实说话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了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间就会建立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对高中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教师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用成功的事实来让后进生感受成功,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的成功和进步,要善于发现,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教授的07届综合高中班理班一个叫徐培的学生。她的语文成绩全班最好,而其他学科都较差。尤其是数学,基础非常差。虽然也有想学好的愿望,但终因困难重重而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平时作业能凑合着完成,考试基本上是二、三十分。一直到高三学习概率统计时,在一次考试中,一道概率的大题,全班仅她一人做对。因为这道题的文字信息量很大,但解决方法、计算并不难。很多同学,就连平时成绩很好的,都因为没有读懂或不能读懂题意而没能做出来。而语文功底很好的她,却能准确理解题意,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解答。我当时在全班对她进行了充分肯定,大加表扬、鼓励。有了这次很有说服力的成功事实后,徐培同学对数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充满能学好的信心,自觉地把高中数学课本从头到尾认真复习。在高考时,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考出了八十八分的成绩。后来,她在寄给我的明信片中写道,一生都不会忘记我那次对她的鼓励,是我的那次鼓励使她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有了学数学从“零”开始的动力,才有了高考时的成绩。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教师只要真诚地关注学生,用学生自己成功的事实来鼓励他,学生就一定会“亲其师,信其道”的。

    总而言之,“用事实说话”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要求;是新课改精神、思想理念的体现;是职业中学实现大面积转化后进生、学困生的重要手段。


    让 “ 情 境 ” 常 现 于 数 学 课 堂

               ——谈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岳西县职教中心   安宗法

    职业中学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大部分对学数学的兴趣不高。那么,做为一名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师应怎样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义”。“数学应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标准这段话虽然是针对普通高中的,但职业中学的办学特点决定着它更适用于指导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学好数学的目的便是为了服务于生活。离开生活的数学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要求我们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课本中的素材,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个激励、探索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何为情境呢?情境,即情感或心境的氛围,情境理论认为,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情境不同所产生的情趣也不同,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种融洽、趣味、探究、竞争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从事职业中学数学的教学心得,谈一谈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1 设计趣味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求知欲。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兴趣”。有特色的引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迫切的心情去学习新知。因此,在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特别是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时形成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指明所学新知的意义,提出学习要求。

    例如:在进行《相互独立事件与概率的乘法公式》教学时,可创设以下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现有甲、乙两方进行解题竞赛。甲方:诸葛亮。乙方:臭皮匠团队(3人)。竞赛规则是各位参赛选手必须独立解题;团队中有一人先于对方解出即为团队胜出。已知诸葛亮的解题把握有80‰,臭皮匠老大的解题把握有50‰,臭皮匠老二的解题把握有45‰,臭皮匠老三的解题把握只有40‰。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否真的如此呢?

    然后让学生试着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有的可能会受概率加法公式的影响,做出如下解答:

    设事件A:老大解出问题;事件B:老二解出问题;事件C:老三接解出问题;事件D:诸葛亮解出问题。

    臭皮匠团队解出问题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