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1. 基础模块
第一单元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 |
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列举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 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应用; * 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
可以通过安排参观活动、收集播放音视频资料等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
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 |
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主要硬/软件在系统中的作用; 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会利用数据存储单位区分存储空间大小;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 * 理解二进制基本概念及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 理解ASCII码的基本概念,了解编码规则; * 了解BIOS在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和管理中的作用 |
可以通过对计算机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让学生重点学习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主机接口的连接。使学生在操作使用中认识并熟悉常用设备,重点掌握键盘键位分布及功能,逐渐达到熟练使用键盘 |
续表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
常用计算机设备 |
了解存储设备(硬盘、光盘驱动器、移动存储器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了解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的作用,会正确连接和使用这些设备; 了解通用外部设备接口的使用方法,会正确连接常用外部设备; 了解键盘键位及功能,会正确使用键盘录入字符; * 了解投影仪、扫描仪、摄像头、读卡器等外部设备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 了解指纹识别装置、手写板、触摸屏等设备 |
|
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 |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和防治方法,具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了解并遵守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要求 |
可以结合案例的讲解、分析、讨论,使学生领会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的内涵,增强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责任心与法律意识 |
第二单元 操作系统的使用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
操作系统简介 |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了解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 了解常用操作系统的类型; * 会安装常用操作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