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关注微信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
安徽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组织机构
校园面貌
合作办学
党群之窗
党建工作
教工之家
团委工作
社团阵地
校园动态
学校新闻
通知公告
年度报告
学校管理
综合管理
学生管理
安全管理
后勤管理
教学科研
教学管理
教学研究
实习实训
信息化平台
技工教育
技工鉴定
社会培训
机构设置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指导
校友风采
学生资助
资助政策
中职资助
技工资助
教学科研
教学管理
教学研究
实习实训
信息化平台
联系我们
教学科研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研究
《瞭望》新闻周刊: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期
时间:2018-03-14 09:41:32
来源: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
作者:教研室
点击:1539次
改革开放40年来,遍布城乡的一线劳动者连同支撑其成长成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中国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0年间,职业教育从1980年代的百废待兴,到1990年代的热火朝天迅猛成长,再到新世纪的健全完善;从政府推动到市场驱动,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从“断头路”到“立交桥”,在不断的改革实践中,职业教育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和提升,在我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氛围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一个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成。
站在这一起点上,如何用好这支庞大的“职业教育大军”,培养大规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制造强国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展望未来,中国职业教育仍需攻坚克难,在持续深化改革中行稳致远。
职业教育40年,走到了哪儿
“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将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这是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2017年1月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做出的最新预测,量化了技术技能人才的紧缺度。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曾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公开呼吁:“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急迫需求,要求我们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大规模的技术人才支撑。”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职业教育目前还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有限。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撑教育强国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已成为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
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职教体系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清末,一批有识之士出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业救国考虑,将西方工业化土壤里生长的现代职业教育引入国内。但由于国情迥异,政局动荡等影响,职业教育到中国后的发展艰难而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用了十余年构建起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相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使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遍布城乡的程度。
“文革”期间,职业教育元气大伤,给国家建设、社会安定和青年就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改革开放后,面对“普职”结构性矛盾,国家于1980年启动了以职业教育结构改革为重点的教育结构改革,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大。1980~1998年,中职在校生数由239.74万人增加到1467.87万人,增幅为512%;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规模之比,由18.9:81.1提高到60:40。职业教育重新崛起。
1999~2001年,受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职毕业生就业环境趋紧,高等教育扩招引发“普高热”等多重因素影响,中职教育遭遇短暂“滑坡”,但经多方努力逐渐回升趋稳。到2012年中职招生规模已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7.2%。教育部官网数据显示,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近165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中职与普通高中的结构趋于合理。
高等职业教育也伴随改革开放起步并发展壮大。1980年以后,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市为解决一线实用型人才紧缺问题,开始兴办地方性大学和职业大学,开启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
1999年的高校扩招,直接促成了高等职业学校的“迅猛”发展。短短十多年间,高职学校由几十所增至上千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日益立体和丰富。
教育部官网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1341所,全日制在校生数1048.6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
经过40年的努力,中职、高职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个“半壁江山”不仅有力地调整了我国教育结构,而且使一个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中职高职之外,职业培训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尤其是1999年提出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即“双证并重”)制度,大大促进了职业培训的快速发展。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16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年招生930.78万人,在校生2680.21万人;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达到9.3万所,注册学生5325.6万人,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当年已毕(结)业的学生数达5656.9万人。
“我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为我国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继平说,“新的阶段要加强巩固和提高,注重内涵建设。”
职业教育的突围与创新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职业教育又呈现出了哪些具体的变化?《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实地走访了一些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记者看到,无人机、新能源汽车、马术、冰雪等新技术或新兴体育运动,已作为相关专业出现在该校的招生计划中,一改人们对职校专业滞后于社会实践的认识。
该校校长段福生介绍说,他们正在对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以便进一步调整、优化、升级现有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
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新变化、新动向做出快速反应的不独此校。教育部官网公布的《2016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显示,高职院校开设的超过3.4万个专业点中,60.7%的专业点与当地支柱产业密切相关。同时,服务新兴产业、民生需求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康复护理、健康养老等专业点增长迅速。
“职业教育必须敏锐捕捉社会需求变化,保持专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契合度。”段福生说,“仅着眼当下,培养的人才难免落后于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在北京市“丰台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其前身是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记者发现,学校在全市户籍学生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总量不降反增,教师授课量也出现同步增长。
该校校长赵爱芹告诉记者,他们在“终身教育”和“开放办学”理念下,对学校做了全面改革,全方位探索“职成一体”的终身教育新模式。一方面实施职业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发展,全方位服务首都和丰台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向京津冀地区开展对口帮扶和精准脱贫,还围绕“一带一路”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使服务领域和对象更加丰富多元。
比如,除了优质化、品牌化的中职教育外,学校开设了面向中小学的职业体验课程、初中开放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还直接对接行业需求,广泛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农村城镇化转移培训、对口帮扶培训等,实现了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少年到老年、从行业企业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的全覆盖,努力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职业教育是异彩纷呈的,呈现的样式也是多姿多彩的,服务的对象、形式、渠道也一定是多元的。”赵爱芹说,“社会方方面面其实都有职业教育的身影,都有职业教育发挥作用。”
这点深得段福生认可。“办学功能的拓展,为学校办学开阔了思路、盘活了资源,能更快速地对国家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作出反应,并迅速与区域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段福生说。
北京市教委职教处处长王东江把这些变化视为职业教育在生源减少“逆境”中的突围与创新。
事实上,不独北京,全国的职业院校都在开放办学理念下开辟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空间。教育部资料显示,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服务中国制造2025、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积极作为,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支撑力进一步提升。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正呈现出深度融合的新面貌。赵爱芹以该校“全聚德冠名班”为例介绍说,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双方共同制定招生计划、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标准、职业能力层级,共同研发人才培养的梯度进阶模式,共享各自的师资和项目资源,企业技师可在学校授课,学校教师可在企业实践,企业植入课程与技术,学校把优秀的人才定向输送至企业,双方实施“校企一体”紧密型合作。
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报告》显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有六成以上开展了企业订单培养,四成毕业生能够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2016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亦显示,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培养的近1000所,覆盖专业点近10000个,订单培养学生规模接近70万人。
校企合作还撬动了学校硬件设施的显著改善。教育部官网资料显示,2016年企业提供给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设备资产总值较2014年增长76.6%,提供给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设备总值达44亿元,超过“百万元”的院校456所、“千万元”及以上的院校123所。
职业教育在取得可喜发展的同时,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事关职业教育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探索中,一些地方通过增加高职对口招中职的数量和提高地方本科高职招生的比例,实现了更多职业院校学生的升学和深造。
段福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他们学校每个专业都有一个合作的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同时还与北京城市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开展中、高职与本科教育贯通培养、联合培养,为人才的高端化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部发布的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