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种 种
岳西高职 蒋翀凌
导语是导入新课、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引子。它虽然在一篇课文的教学和一节课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中却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它可以解题明旨、过渡衔接,可以启发激疑、设置悬念,可以复习旧知、营造氛围。导语设计得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常用的导语有以下几种形式:
1,解题式导语。
人有名,文有题;人名是符号,而文题却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载着丰富的关于文章的信息。它可以是议论的观点与话题,可以是叙事的人物与线索,可以是说明的对象与特征,可以是感情的凝聚点与寄托物,可以开宗明义,叫人见题知文。而解题式导语根据文题提供的信息进行设计,则可以辨明文章体裁,揭示文题涵义,交代写作的背景等。总之为文章的教读扫清障碍。我教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序言》一课就设计了一则解题式导语:“我们每读一本书,会看到目录后面一般都有一篇序言。序言又叫序,是一种文体,写在一部书的前边,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过程、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或者说明同这部书的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本文就是毛泽东同志为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为《农村调查》这本小册子写的一篇序言。”导语阐述了序言的概念,介绍了序言的内容,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目的,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供了帮助。
2,明旨式导语。
明旨式导语,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用三言两语将课文的主旨揭示出来,让学生在阅读新课时主旨明确,抓纲带目,事半功倍。明旨式导语往往用于主体比较艰深隐晦、学生不易把握的课文的教学。比如朱自清《红烛》一诗寄情于物,主体较深晦,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红烛》是闻一多先生为自己的诗集《红烛》写的序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歌咏烧掉自己、创造光明的红烛,表达了诗人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新生甘愿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有的课文主旨主题的把握不是教学重点,也可设计明旨式导语,有些文言文因要突出词语教学,我也常用明旨式导语。
3,过渡衔接式导语。
写文章前后内容之间要过渡衔接,教学中新旧课文、前后内容之间也要过渡衔接。缺少过渡,教学过程就不能自然流畅;缺少衔接,教学结构就断层脱节。过渡衔接式导语就是教学过程中衔接新旧课文、前后知识, 起桥梁铆接作用的话语。“上一个单元我们了解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本单元我们的学习重点是说明文的语言。”——这是单元之间的过渡。“上文我们随朱自清游了意大利文化名城威尼斯,欣赏了威尼斯那别致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艺术,下面我们到甘肃的戈壁考察一下唐代诗人王之焕笔下的玉门关究竟坐落何处。”——这是新旧课文之间的过渡。“上面我们分析了课文的结构和内容,下面我们来讨论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的独到之处。”这是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过渡衔接式导语一般三言两语,不必过多涉及教学内容。
4,悬念式导语。
文章可以设置悬念,导语也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进而追根溯源。“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只是宇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这已成为常识。可是有谁知道,第一个提出这种理论的人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这是我们为《火刑》一课设计的导语。“当今世界上有没有一座没有一条街道,没有一辆汽车的城市呢?有,它就是意大利北部名城——威尼斯。”这是我为《威尼斯》设计的导语。悬念式导语多用疑问句,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旨在提问设疑,巧置悬念,使学生急于阅读全文,寻求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营造氛围式导语。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感情基调,或热烈,或沉抑、或欢乐、或悲哀、或高昂、或低沉,导语设计应该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使教学“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教学奠定一定的氛围。李瑛的《一月的哀思》感情悲痛、压抑,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不幸与世长辞。总理逝世,举国同悲,万民同悼,苍天垂泪,江河呜咽。但万恶的“四人帮”竟不准各地开追悼会,不准报刊发表悼念文章。一月十一日,首都百万群众顶着“四人帮”的压力,冒着严寒,自发来到长安街迎送周总理的灵车。人们胸戴白花、臂缠黑纱,眼含泪花,静静地等待总理灵车的到来,人们只有一个心愿:最后看上总理一眼,献上自己对总理由衷的敬意。诗人李瑛就是长安街迎送总理灵车百万群众中的一员。《一月哀思》就记下了这感人的场面。”教师用低沉、幽咽的语调将导语缓缓道出,将学生拉回到总理逝世、举世同悲的日子,再现了长安街百万群众迎送总理灵车的悲壮场景,在学习诗歌之前,学生的情绪就深深受到感染,从而为诗歌的教学营造了一种肃穆,沉抑的氛围。
导语除了上面这五种形式外,还有启发式、激疑式、复习旧知式等等。把导语分成几种形式是就其主要是内容和作用而言,实际上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导语往往兼用几种形式。比如《一月的哀思》一课的导语,目的是营造气氛,而内容却是介绍写作背景。而同一篇课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导语;同一篇课文,相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师设计的导语也会各不相同。
总之,导语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若充分认识导语的独特作用,重视导语的设计,课堂教学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